创新发展

打造创新型城市“升级版”

(来源:文汇报20140722日)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上海科技创新需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能级和水平。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更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升级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工作时指出,上海要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上海科技创新的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对上海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怀、信任和鼓励,为上海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国际科技中心的转移与上海的机遇和挑战

近代以来,国际科技中心在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之间发生了四次大的转移。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呈现系统性东移的趋势和多中心、多极化的格局。与此同时,经济领先的大都市和联动区域在国际创新网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往往成为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和策源地。根据英国罗伯特·哈金斯协会近年来发布的《世界知识竞争力指数》研究报告,全球125个城市(或城市群)中,美国拥有49个城市或城市群,无论是数量还是排名都位居前列。在亚太地区,知识竞争力的格局正在重构,以北京、上海、深圳等为代表的若干地区知识竞争力迅速上升,我国正在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版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科技创新资源高度密集,在科技创新投入、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专利拥有量和高端人才拥有量等方面不断积累优势。据国家科技部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13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显示,上海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已连续五年排名全国榜首。

但同时也要看到,与国际上知名的科技创新中心相比,上海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国际大都市纷纷采取重大举措,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实力,谋划建设创新中心,试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得先机。面对新的形势发展,上海在推进科技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缺乏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大多数本土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管理水平较低;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仍然偏高,重点产业缺乏自主技术体系等。

对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上海科技创新需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标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能级和水平。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更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市的升级版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全球创新要素的集聚地和配置中枢。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拥有数量领先、种类多样的创新要素,国际化高端创新人才、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风投基金和科技中介机构高度集聚。作为全球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舞台以及连接国内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桥梁,这里是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甚至研发总部的必争之地,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收购与兼并不断上演,高层次科技交流活动频繁活跃,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速汇聚融合。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是引导全球创新活动的风向标。基于对科技发展前沿和创新需求的准确把握、超前部署的科技创新计划,突破了一批对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随之带来某一重大领域科技和产业的革命性变化,催生了一批新产品、新业态,主导和掌控着全球重要产业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而对全球创新活动和产业发展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拉动力,引导着科技发展方向和产业变革趋势。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在一个自由开放、多元包容的环境中,科技人员充满激情,科技企业大量涌现,创新主体密切互动,协同创新不断发酵,创新系统运转高效,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衔接,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的科学素养显著提升,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能够为全球创新资源提供价值实现的舞台和领先市场。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上海正在着眼2050年推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研究,着眼2040年开展未来的城市规划研究,启动实施了十三五发展规划研究。在此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影响,将全球创新中心建设纳入上海未来发展的规划布局,制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功能。

全面深化和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塑造良好创新生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功能。着力提升政府创新治理能力,建立创新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

把人才优势作为科技优势、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的根本,建设人才高地。千方百计聚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仅要从13亿多人中选用人才,还要从全球70亿人中选用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充分释放人才的创新潜力。充分尊重人才、热心服务人才,通过科学家双月座谈会等平台,问政、问需、问计于科学家,切实帮助科技人员解决实际困难。

服务各类创新主体,着力促进协同创新,不断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和科研院所。打造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平台,引导双方加深了解、增添信任、加强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转移和应用示范,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对接。建立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对接平台,探索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和协同创新的新途径,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下坚实基础。(作者为中共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委员会书记)

Copyright©2013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京ICP备05084193号-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 邮编: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