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

中关村技术创新至关重要

主持人:非常感谢李彦来先生的致辞。下面有请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穆荣平:尊敬的赵书记、各位朋友,让我今天参加今天下午的研讨会,我觉得这个题目非常大,所以我自己也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但是这个题目实际上赵书记在做中关村规划的时候,其中一项是定位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因为主要还是从其中的一两个小问题入手,那么在这儿之前,我想讲点政策方面的事。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那么去年3月,国务院批复中关村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规划已经完成,正在国务院报批过程中。2006年以来,实际上当时我们做一些研究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到2020年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当时有一个研究,到2020年有六个图景。一个是全球化的社会,一个新兴工业化的社会,一个城市化的社会,一个循环型社会,还有一个是信息化社会和消费型的社会。按照这样一个图景,实际上我们围绕这样一个发展图景,产生了一系列科技的需求,对科技创新有一系列的需求。

      实际上从06年,我们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实际上有一系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政策上,从政策执行的效果来看,我们每年有一个调查,应该说企业得到的一些政策的支持,特别是企业的技术开发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应该说效果很明显。我们每年大概对大中型企业,对3000家做了调查,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到大企业做了一些实地调研。我们做的另外一个研究,创新能力指数研究。创新能力指数,实际上刚才看从2000年到2007年,应该说增长比较快。把它结构化一下,实际上中国的创新能力指数的增长,主要得益创新实力的指数,或者说跟创新活动规模直接相关的指数。而跟我们的效益和效率直接相关的方面,我们叫创新效率指数,那么它的增长还是十分缓慢的。一个创新型国家,是创新能力强,创新发展水平高,这个发展水平跟效率是非常有关系的。所以我们另外一个排名,有30多个国家在一起排,中国创新能力排名从第28位提升到第17位,从2000年到2006年。这个主要得益于创新活动规模增加的很快。从中关村来看,企业数量和它的经济总量,和它的投入也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但是从发展水平来看,主要从五个方面来测度,一个是工业化水平,一个是信息化水平,还有一个是城市化水平。还有教育卫生水平和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不断演进的过程,所以这种创新发展指数,它的变化非常地慢。这个应该是从第33位提升到第32位,这个也说明我们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任务之艰巨,这是一个方面。

      我们做的另外一个研究,中国未来20年,中国的技术预见,我们动员了2000多个科学家,分了八个大领域,32个子领域,选出了737个技术课题,其中美国是世界第一领先国家,占了630个,其他就是日本和欧盟。这个也是我们国际合作方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在创新发展方面,能力建设方面,我们在区域这个层面也做了一个报告,从区域创新能力讲,北京在国内毫无疑问是绝对领先的,不管是总的,还是把它从投入、产出、条件和影响,这个影响是广义的创新产出,从几个方面来看,大概只有一个方面,可能是北京市稍微有点问题,就是我们在创新效率绩效方面,它稍微弱一点。在实力方面,因为行政区划的关系,在个别指标上被一些大的一些省份,像广东省,但是在效率方面,北京市只有一个指标落后于上海,就是创新产出效率,投入效率是不错的。基础设施是很好的,影响也是很好的。我简单花几分钟把以前做过的一些测度,给大家一个印象,就是说北京应该是最有条件来建设这样一个中心,作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中心,首先是国家的一个科技创新中心,其次那么着力要建设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我觉得也还是在中国大陆来说,还是一个最有基础条件的这样一个地区。

      当然,我前面说的中国整体上,创新发展水平和国际先进国家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北京要成为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还有很多问题。这个问题,什么是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见解,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它要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它要能够提供这种高端创新人才创新的岗位,我觉得这个是它的创新平台。并不是说从物理上来讲,把一个人从另外一个地方移到北京中关村,仅仅从物理上移过来,这是不行的。首先这个地方要有高端人才的需求,并不是说把这些人集聚过来就成为科技创新中心了。第二个,源头创新策源地,这个地方要不断产生一些新的思想,新的技术,对于企业创新发展有重要贡献,它的存在的价值。

      这个中心的定位,它并不完全是作为北京市的一个中心定位,所以在区域能力建设上面,我们一般讲区域科技能力要和它的产业承受力相一致,如果它不能对于当地经济有影响,或者说不能够为当地企业所应用,从地方财政来说,可能是一种损失。但是中关村科技创新中心,它应该是国家部署的一个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它的一个纵深,就是说它的经济腹地应该是全国,乃至全球。

      第二个观点,我觉得从科技创新中心发挥作用的角度来说,它应该考虑国家的需求。从城市发展的愿景也好,还是从国家发展愿景也好,我觉得有六个方面需要给予重点关注:第一,我们仍然在推进过程当中的,就是新型工业化,我们强调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第二,我认为是我们正在加速推进的,也就是新型的城市化,我觉得这个是我们以前忽视过的一些事情,也就是说要推进城市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我们能够提供更多的这优质的公共服务,造福于我们每个公民。那么这个任务也非常艰巨。而且这里面将产生许多这种新的业态和新的这种产业发展机会。所以战略新兴产业很可能从这里面产生。第三,城乡一体,市场化和信息化融合,包括前面讲的公共服务提供。第四,创新网络化,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这个里面对于要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首先是开放,不开放就不可能有影响力,也不可能被影响,那么发展在一个低水平的时候,在封闭的时候,是依靠相互学习,在高水平的时候,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驱动力应该是开放,是内外互动,这样的一个开放体系,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世界的一个领先者。第五方面,生态循环型,生态城市和循环经济,因为我们以前讲生态城市,我们很多时候认为这个是一种经济的一种损失,很多地方需要补偿。实际上换一种发展理念,它也是另外一种经济形态,就是生态城市本身也有大量的这种产业发展机会。第六个方面,绿色消费型。我记得2003年,我在中国科技会堂,我们开了一个论坛,把我前面介绍的六个图景,每个图景,一个小组来讨论,这六个画面,大概只有一个画面大家有点疑义,就是消费型社会到2020年,我觉得也许当时讨论,大家争议比较多的,对于消费型的理解,因为我们在一个发展还不是非常高的一个发展阶段,我们谈消费,是不是有悖于我们发展的理念?实际上这种认识是对于发展消费的认识是有误区的。现在可能大家都能接受了,我们要从外向经济向消费驱动经济转变,消费作为一个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动力。

      现在绿色消费恐怕又把我们一般认识上的消费,又拉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所以绿色城市和健康生活,这里面包括老龄化社会这些新型的消费需求的不断膨胀,它带来很多发展的机遇。所以在上海世博会里面,我看到围绕绿色,围绕老龄化的一些东西,都会在那个地方展示。

      主要的任务,在中国现在,一个是建设中关村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一个是中央政府,它的经济发展纵深应该是全国,所以国家的这种重大专项、国家的这种知识创新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包括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推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包括这种服务业的创新活动和这种提供改进公共服务的创新,都是属于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作用的一些点上,这些当然也有市场的作用,时间关系我就不在这儿说了。

      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地方的红体字,除了前面讲的创新活动的投入、产生和影响之外,以及所谓的创新基础条件能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等,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开放,这种连续,与国际上重要的科学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的这种联系,与国际组织的联系,以及国际上高端人才的这种联系,我们叫它卓越创新网络,这个可能在欧洲比较流行,对于我们中关村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种联系能够对中关村创新的生态系统有比较正面的影响。对于我们促进中关村这种创新生态系统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也有重要的影响。

      当然这种合作方式,我想也有很多。从底层,具体的科学家的个体,到组织层面,到项目层面,到多边、双边的合作,应该有很多选项。那么重点,当然我们讲有项目层次,有交流层面,特别类似于今天这样的会议,把完全不同轨道上的人有可能聚集到一起,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也是我们建设这样一个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形式。

      我觉得创新是一个社会变革的过程,一个复杂的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关村只有能够创造足以影响全球发展的价值,才有可能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谢谢大家。

Copyright©2013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京ICP备05084193号-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 邮编:100190